为深入开展“城区净靓”行动,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环境实现全方位提档升级,3月13日,运城市城市管理局“城区净靓”行动督导组聚焦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依托智慧城市管理平台,通过优化信息采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推动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问题“早发现、快处置、全覆盖”,助力城市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督导组先后来到解放路、跨湖大道和人民路,现场针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对信息采集员的采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督导组根据《运城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立案、处置和结案标准》,向信息采集员进一步明确市政设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8大类、190余小类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标准,细化网格化职责分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采集全覆盖、无死角。同时,细化拍照角度、描述模板、定位精度等技术要求,确保信息采集有据可依、统一规范。
一部智能终端、一个采集平台、一套标准流程——信息采集员每日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化身城市治理的“移动探头”。40余名信息采集员分为5个工作组,依托网格化巡查机制,构建起覆盖中心城区全域的信息采集网络。信息采集员每日巡查,对路灯故障、绿化损坏、占道经营等城市问题实时拍摄,通过“智信”APP内置的标准化分类体系,上传详细的问题描述、精准的定位坐标及清晰的现场照片,实现问题精准采集上报。
在一片损坏的绿化带前,小李正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进行信息采集。“我们拍摄的照片不仅要清晰的展现问题,还要体现出周围的标志性建筑,方便相关责任单位定位。”拍摄完毕后,小李现场在app内上传该问题的详细信息。同一时间,市城市管理局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就收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工作人员的核对后,立即分发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限时处理。信息采集员用“火眼金睛”捕捉城市管理中的细微漏洞,并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统一调度和派遣处理,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被反馈、被解决。
督导组表示:“信息采集是智慧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既要靠技术支撑,更要靠责任落实。我们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联动体系、加强监督指挥,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深入开展“城区净靓”行动,以“绣花功夫”织密城市治理网络,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
?